电话: 028-86966315
Q Q: 2677741813

2024年05月20日 星期一

翰墨心语 |《青蓝》第7期

2023

05/30

15:18

本站

5148阅读

《在乡下》

□ 王涛

在乡下

吃粗粮的日子,过得小心翼翼

只有低眉顺眼的女人才好命

像我,与风雨对峙,注定要吃尽苦头

在乡下

这样的夜晚,适宜安静地倾听雨

落于瓦当、石阶的声音

它不带走村庄的有用的东西,只带走尘埃和雾霾

天亮之前,雨会把村庄打扫干净

在乡下

总有一些说不出的秘密,离太阳很远,离泥土很近

例如,在这个季节,一朵朵向日葵正向着太阳奔跑

(作者单位:中国诗歌学会)

愿每一个皮囊,都有家可回

□王庆红

我是在高铁上看完《皮囊》这本书的。文字是有欠缺的,有文艺腔,有生涩的表达甚至矫情的叙述;在貌似自传的内容里,有青春的努力与挣扎,更有回忆里迤逦的幻想。

可是我还是被打动了。看着高铁外飞驰而过的灯光,看着深夜车站上一个两个的行人提着行李箱匆匆来去,心就和站台一样空落落的。想起了我的老屋,想起了好多的事情,这个人生,好像过了几辈子似的—— 很多时候,在别人的故事里,我们流的是自己的泪。而“文字和人一样,很多时候比拼的不是强,是弱,是弱弱的真,是短暂的真,是嚣张的真”。

是的,《皮囊》真实得让人心疼。很多人写文章,只是在键盘上敲打出来文字,而作者蔡崇达这本书的文字,是从心里敲打出来的。

《皮囊》写的是包裹了一个个既失去家乡又尚未抵达远方的生命。书中的故事发生在福建的一个沿海小镇。被苦难熬成铁骨的阿太,残疾而渴望行走的父亲,坚韧而无助的母亲,在理想与现实中挣扎被沉重打击的厚朴,被小镇旧俗扼杀的少妇张美丽,在苦难中煎熬挺立的家庭——作者蔡崇达从自己身边最亲密、最熟悉的人写起来,不管合不合格,他勇敢地做了把手术刀划向自己的医生,每一笔每一刀的痛楚,通过每一个字句,直接、完整地传达到自己的内心。

父亲,母亲,房子,脆弱、坚强纠缠在一起,就是全部肉体的一生。虽然母亲在绝望的时候,也曾经拿起农药,“一起喝了算了”。年轻的时候,蔡崇达是不理解的。他在文中写道“我其实不认识父亲,即使我们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”,“我只是知道他的人生,只是知道他作为父亲这一角色在我的生活中参与的故事,我没有真正地看见并理解他”。蔡崇达在写《残疾》的时候,才明白父亲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想在家人面前留有男人的尊严;写《母亲的房子》的时候,才真正看见并理解,母亲那永远说不出口的爱情;在写《皮囊》时,才明白阿太试图留给他的最好的遗产……

是的,当我们还年轻的时候,我们虽与父母有着相似的骨肉与血脉,但我们却从未能真正读懂过父母的心,即使我们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。

我们都是离开故土,来到大城市寻梦的“小镇青年”,迫切地要携带着皮囊去向远方,努力地在城市中抹去小镇带给我们的印记,年长之后却发现,等到我们终于变得和城里人一样,我们最想念的,却仍是那个内心深处的家。

若故乡容不下皮囊,则他乡也无法安置灵魂。愿每一个皮囊,都有家可回。

(作者单位:宜宾市市场监管局)

广场夜色

□ 罗海燕 摄

(作者单位:四川省市场监管局)

乡村五月

□ 刘桂华

这个五月,乡村是最热闹和忙碌的。你看,那油菜地里收割油菜的大爷大妈,虽然年华不再,却精神矍铄。

南方属于山区地带,无法用收割机收割。一切都只有依靠双手。现在的收割不再从根部割麦,而是割麦头。抓一把麦头,镰刀到达处,就是一把麦头。边割边移动背篓。只要割了麦头,麦草就会快。一把长长的砍刀,一会儿就能砍下一大片,连腰也不用弯。等几个阳光,麦草就可以烧在地里。既可以做肥料,又可以让地里少害虫。回想当年,总是从根部割麦子,然后架在树梢,最后或是放于公路碾压,或是用连枷敲打,或是用机器脱粒。现在,舍得投资的,机器可以到达田里的,机器一边收割一边就脱好麦子。

菜籽田,麦田收割后,换季播种就开始。有的家庭用来播种玉米,有的用来栽红薯,有的用来收水栽秧。因为村庄大多劳动力的缺失,更多的用来播种玉米。既可以喂养鸡鸭猪,又可以换作钞票。而村庄栽秧的人,收水再不像三十年前,需要去看水,怕谁家挖了渠道,水流向他人田地里。而且可以花钱想放多长时间都行。

栽秧是村庄里最美的风景。在秧母田扯好秧苗后,一挑挑担到秧田,合适的距离将捆好的秧苗打到田里。田里牵上绳子。人一字形排开。你看她左手握秧,大指拇和食指灵巧一分,右手将苗往田里一按,一株秧苗已经亭亭玉立于水中。脚步移动,一株株,一行行绿色的秧苗宛如绿色的小树苗矗立水田。栽秧,看的是谁手脚快,眼力好,栽出的秧苗才会又直又快。最初不用牵绳时,手脚慢者,不小心就会被人关在田中,没有出去之能。以前栽秧,田里总有蚂蟥,爬在脚上,就会吸人血。生命力极强,它只怕盐。对它,许多人心生畏惧。好在现在田里可能因农药和化肥之故,田里再无蚂蟥。栽秧苗时,大家一边栽秧,一边说笑。田里总会飞出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。

每到农忙,那些年学校就会放假,让学生回家可以帮助家里干活。而今,更多人走向城市,农忙时,也会有儿女从城市开车,带着大包小包的东西回家应急。吃得苦的地里帮忙,没有干过活的多在厨房做饭。

乡村五月,一树树黄色的枇杷,田里是忙着收割和播种的人,更有房舍传出的鸡鸣狗叫,院子里晒着褐色的油菜籽,还有金色的麦粒。即使太阳光很强,勤劳的庄稼人也在忙碌着他们的希望。那希望,既有收获的欢喜,也有播种的希翼。

(作者单位:巴中市作协)

翰墨心语

□ 张锦凯

数字化时代,快速的键盘输入已成为人们记录文字的首选方式,由于手写的机会变少了,写字没笔或提笔忘字的情况时有发生。或许,这里提到的“笔”应该是指硬笔,而不是毛笔。

回顾历史,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,从硬笔书写到键盘输入,每一次文字传播的技术进步,无不是在削弱毛笔的实用性,但翰墨依旧生香。

在历史长河里,中国书法以不断创新延续着汉字的生命活力。文房四宝,翰墨飘香,按照每个汉字的不同的文字特点及其涵义,通过书体的笔法、结构和章法的有机契合,挥毫落纸墨痕新,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,并表达出人们丰富的思想情感。

书法五体,篆书、隶书、草书、楷书、行书各有其美,苏轼曾这样比喻书法的不同风格:“短长肥瘦各有态,玉环飞燕谁敢憎。”诗书合璧,苏轼是大文豪,也是著名的书法家,提出了“我书意造本无法,点画信手烦推求”的个性书法观,认为书法无法,字表心迹。当苏轼因“乌台诗案”被贬黄州,他用诗词与书法相得益彰的《寒食帖》来表达自己的人生之叹,也许正是挥毫泼墨时的潇洒豪迈使他从惆怅孤独中暂时解脱,抚慰了心灵,同时也成就了继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和颜真卿的《祭侄文稿》之后的“天下第三行书”。

汉字之美,美在何处?横平竖直,端庄大方,汉字有一种文字的生命之美。诚如鲁迅先生所说,中国文字具有三美:“意美以感心,一也;音美以感耳,二也;形美以感目,三也。”而书法就是在“形式美”中体现出一种“意蕴美”的艺术,写的是心境,梦笔生辉。同是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,他后来多次重写,但感觉都不理想,回不到酒酣时所写出的神韵上去。练书法,就是练心境,“若心地丛杂,虽笔墨精良,无当也。”书法,心法,字为心画:喜即气和而字舒,怒则气粗而字险,哀即气郁而字敛,乐则气平而字丽。

楷书如立、行书如走、草书如飞,书法艺术注重精气神,挥毫书乾坤,笔墨千秋韵。写一幅字,修一份心闲,将所有的情感融入笔墨,让心语在字里行间妙曼流淌。墨迹已干字飘香,当作品挂起来,端一杯香茶远观近察,那一刻,嘴角露出了一丝微笑,是惬意的。

(作者单位:广汉市作协)

编辑:孙家钰 校对:张可 审核:申涵兮

消费质量报全媒体 版权所COPYRIGHT 2011 WWW.XFZLW.COM .ALL RIGHT RESERVED 网站备案号:蜀ICP备10014373号 川公网安备 站长统计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:51120190022 技术支持:创企科技